咨询电话0512-56885200 网站首页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好好的北京小伙姑娘 怎么一到工体全变了样?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8 13:01:07 浏览次数:

外表斯文的男人入座前安静仔细地清理好看台浮灰,套上自家缝制的小碎花椅套。比赛哨响,一跃而起破口大骂,骂到额头冒汗,90分钟一刻不歇。

体型柔弱的女生独自来看演唱会,头天晚上通宵坐了一夜硬座赶路,不敢闭眼,最终却在入场安检处,被查出满身“违禁品”:内裤里埋着灯牌,胸罩里藏着电池,与安检员爆发冲突,开始哭闹撒泼。

在工体, 有各种各样的发泄方式。没有人小心翼翼,鲜有人规规矩矩。这里是为数不多让人卸下面具的地方。藏在循规蹈矩的生活中那些狂热情绪最终在这里迸发。

不知道从哪带来的骂声

混工体的人都知道,来这的不全是球迷和粉丝,还有专门来发泄的人。这是因为,“不但可以大声骂,还有人陪着骂”。在这里,骂人可以采用三种语言,国语、英语和手语,节奏整齐划一。有人时断时续地骂,先是低头专注地用手机斗地主,然后在紧张时刻快速跃起;有人90分钟叉着腰不停地骂,不分主队客队,中场休息时还能从座位一路骂到厕所。

有人骂得颇有针对性。一个拎着啤酒炸鸡的女士,咬一口肉骂一声球员姜某;还有人并不清楚自己在骂什么。他们往往站在后排,看不清发生了什么。有人骂得很抽象,需要反复回味。一段时间,工体为了制止骂人,开启扩音喇叭干扰声量,结果一个小伙开始声嘶力竭地冲着喇叭骂。

当一场球赛开始时,很难区分什么时候是助威,什么时候是发泄。死忠看台的球迷人均会唱27首助威歌曲,改编曲目从《go west》到《红河谷》,节奏从落后鼓劲到组织进攻,总有相应的歌曲可以演绎。

喊叫声可以表现得很有组织。一个领喊员负责调动球迷整齐呐喊。他要求严格:不许拍照、不许发朋友圈、不许秀恩爱、不许玩抖音。一天傍晚的比赛,B组C组H组被点名批评,如果“战斗声量”再不够大,他们将被剔除。

一个北京球迷刚从新西兰回来,战斗力已经超越老球迷,被认为“照样比你们战斗牛逼,明白吗!”另一个几分钟前在场外表现不佳的球迷,干脆被下了最后通牒,“今儿不好好战斗,明天足协杯就滚蛋”。

“谁不战斗谁就给我滚蛋!”领喊员怒吼。

在工体,骂声甚至是可以看到的。球迷肩膀搭在一起,踩在椅子上又蹦又跳。缩在最后排的“太太团”也跟着座椅直打颤。一个身着黑衫的重量级球迷站在过道处,双手握拳垂下,像是严阵以待的维京战士。怒气从每一处毛孔喷发,因为嘶吼时的全倾发力,后脑勺的头皮打起三层褶。

骂声还可以量化。地铁驶过站台时的呼啸大概为94分贝;塞车的五环,司机狂鸣喇叭产生的噪音峰值为105分贝;而在工体北看台,球迷竖起中指喊出口号,掀翻球场的声浪高达114.7分贝。

有些骂声可以提前预订。例如当与老东家结怨的国安旧将李运秋披着上海申花的蓝色战衣重返工体时,赛前北面24下、24上、23下几个看台的球迷约定联动,在整点时随着三拍子的鼓点大骂。

还有些骂声会反转。在工体被追着骂了90分钟的裁判马宁,纵使蝉联两届中超“金哨”,也得不到任何一方球迷的认可。意外的是,因为补时阶段判罚的一粒点球,得到全场球迷的盛赞,“马宁马宁,请你吃饭”。